
在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地方,一场新的数字重塑,正加速展开。
重庆,这座山水之城、工业重镇,如今正以数字化转型为笔,重新描绘城市的运行逻辑,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近年来,重庆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产业体系、民生体系的数字化重塑,形成了数字中国综合试点城市的“重庆样板”。
这份成绩,源自一套持续推进的制度机制。自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以来,重庆市建立了“季度推进会”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由市委书记亲自部署、各区县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汇报、通报进度、分析问题、部署任务。这种“一把手工程”不仅让数字重庆建设实现了季度有总结、年度有突破、整体有跃升,也使重庆在数字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城市治理智能化等领域连续取得标志性进展。
10月29日,今年第四次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召开,这也是数字重庆建设的第十一次例会。这次推进会上,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要“不断强化云网数端用一体化安全防护功能”。这句短短十五个字,揭示了数字重庆建设的新阶段——从单项突破走向系统重塑,从建设平台走向重构底座。
这不仅是一项部署,更是一种城市级的数字治理哲学,彰显出重庆在数字中国建设大局中的战略眼光与前瞻格局。
一、前瞻布局:重庆的数字治理再上新高度
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以来,重庆市在袁家军书记的亲自部署下,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决心推动变革重塑——一体化平台底座更加夯实,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率先贯通,AI+综合场景清单全面上线,三级治理中心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此次会议提出的“云网数端用一体化安全防护方案”,是一句极具战略穿透力的表述,标志着重庆在全国率先把数字化建设与网络安全体系统筹纳入同一架构,以一体化思维谋安全、促发展,充分展现出这个西部战略支点城市在数字化浪潮中高瞻远瞩、勇立潮头的战略格局。
“云网数端用一体化”是对数字重庆基本能力体系的深化与升维:它不再仅仅关注“云上治理”“数据共享”,而是把安全体系向下延伸至网络与终端,向上贯通至应用与数据。这种全域安全思维,意味着重庆在数字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中,已经完成了从“数字应用”到“数字底座”的系统跃迁。

图片1: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召开,来源:视觉重庆,国家数据局
“云网数端用”五个字背后,是一整套城市级安全理念的重构:
“云”,代表计算与数据的汇聚;
“网”,代表传输与连接的生命线;
“数”,是生产力要素的新核心;
“端”,是人与设备的交互触点;
“用”,是服务群众和产业的最终场景。
袁家军书记提出的“一体化安全防护功能”,正是要打破这些环节间的割裂与断层,让安全融入治理,打造城市数字生命体系中的坚实“底座”。
二、视联网技术助力“云网数端用”一体化提质升级
“云网数端用”一体化防护的提出,是一次理念跃迁——它把过去“各自为战”的数字模块,重新编织成有机生命体,让数据流动更加确定,安全逻辑更加清晰,治理能力更加韧性。
袁书记的这一新表述,恰与视联动力长期探索的方向高度契合。作为重庆本土成长的科技企业,视联动力一直认为,只有“云—网—端”协同可控、安全确定,才能保障“数”“用”全过程安全无虞,数字重庆的底座才能真正稳固。
传统IP互联网以“尽力而为”的方式传输数据,信息在复杂路径中跳转,时延不可控、抖动无法预期、路径可能被窥探,这使得“云网数端用”之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安全。这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尚能容忍,但在数字政务、工业控制、城市治理等关键领域,却意味着不确定与风险并存。

视联动力自主研发的V2V视联网技术体系,正是为这一结构性问题提供自主可控、全国产化方案。该技术以“非IP协议+国密算法深度融合+时间敏感传输+异构灾备”为核心,原生内置国密算法,具备自主可控、超低时延、超大带宽、高安全性、非IP协议、高兼容性六大特点。在100G超大带宽和90%网络重载条件下,每百公里时延仅0.56毫秒,抖动小于1微秒,丢包率为0,大幅优于国家算力网每百公里1ms的要求。同时,还具备异构技术备份能力,在IP网络受扰或攻击时,业务可无缝切换至V2V链路,实现“断IP不失联”。

图片2:视联网六大特征
基于“V2V视联网”协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云端为每台物理服务器(通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配置支持“V2V视联网”协议的网卡,在运维管理区配置V2V云计算服务,基于V2V交换机实现数据中心内部管理网和业务网数据交换,确保多租户环境下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性;在网络层采用三栈设备(V2V/IPv4/IPv6)构建连接用户单位的通信网络,以V2V协议+链路级加密+协议级加密机制构建云-端之间的“安全通联平面”,隔离阻断网络层攻击;在用户单位局域网部署多功能一体化控制单元,利用VVoE(视联网安全控件)接管办公电脑的通信服务,对设备合法性、用户权限、应用服务、通信端口、业务连接等进行监视和管理,内网资产对黑客“隐身”,免疫身份仿冒、嗅探监听、数据劫持、非法访问等攻击。
这意味着,无论是云侧数据汇聚、网络传输主干,还是终端交互设备,视联动力都能以非IP化的“主动安全机制”,为重庆的“云网数端用”一体化防护体系提供可落地的技术底座。
图片3:基于自主协议的数字安全网络底座
换言之,袁书记提出的战略方向,在视联动力的技术路径中,已经拥有现实可行的工程支撑。从理念到实践,重庆的“安全新逻辑”,正在通过“非IP化”的底层创新被一点一滴落实。
三、从巴渝走向全国,以重庆方案点亮确定性未来
潮涌巴山渝水,万物互联新生。
“云网数端用”一体化防护的提出,为数字中国的安全体系提供了崭新的“重庆样板”。当“云网数端用”汇成一体,安全不再是孤立的防线,而是不断自我迭代的秩序,城市的每一条数据、每一次协同,都拥有了确定的秩序与可信的根基。数字重庆的故事,正在这座山水之城里,走向更辽阔的未来。
视联动力将继续立足重庆,深耕确定性网络与非IP通信协议技术,依托安全底座,为重庆构建“云网数端用”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提供持续支撑。同时,愿以重庆实践为基础,推动“重庆经验”走向全国,令视联网技术在全国落地生根,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为实现网络强国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邹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