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经信要闻

解读“十五五规划”:两大变化,五大重点

发布时间:2025-11-25 11:48
来源:办公室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解读五年规划的关键,从来不是孤立研读单份文件,而是与前序规划对比着读。将“十五五”规划建议与五年前的“十四五”规划相对照,那些看似细微的措辞调整与顺序变动,实则是国家发展思路的战略转向,为创业者、企业家和普通打工人清晰标注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航向。

两大核心顺序调整,彰显发展阶段的重大跃迁。

其一,“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的位次互换,暗藏着从“补短板”到“强应用”的逻辑转变。“十四五”时期,华为遭安卓禁用、光刻机进口受限等一系列技术封锁,让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痛点凸显,因此科技创新被置于首位,全力攻克芯片等“卡脖子”难题,这五年就像为经济发展打造核心“马达”。而“十五五”将现代产业体系移至第一,是因为科技攻关已初见成效,此时更需让成熟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正是吸取欧美实体产业空心化的教训,主动规避风险,不再“摸着别人过河”,而是开辟自己的发展航道。

其二,“对外开放”从第九位跃升至第五位,背后是开放层次从“规模扩张”到“制度深耕”的升级。“十四五”提出的“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核心是做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把“中国制造”推向全球。而“十五五”聚焦的“制度型开放”,则是要搭建规则互通的平台,不仅欢迎海外商家进来经营,更要主动对接国际规则。此前的144小时免签、青年科技人才免签等政策,都是制度型开放的前期探索。这对跨境从业者而言,机遇已从单纯的货物出口转向规则服务,比如协助企业应对欧盟碳关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软实力将成为跨境电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五大措辞细节变动,解锁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发展密码。

在实体经济领域,描述从“发展经济着力点”升级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多的“根基”二字,凸显其核心地位。“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超30万亿元,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十五五”更明确其C位角色。对从业者而言,这意味着赚快钱的思路行不通了,唯有深耕产品研发、升级生产线、优化供应链,才能在10万亿元级的传统产业升级市场中把握机遇。

科技创新的定位从“战略支撑”变为“引领新质生产力”,一词之变标志着科技从“辅助角色”成为“核心引擎”。新质生产力就是靠科技创新实现高效产出,这意味着AI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仍是战略重心。对传统行业来说,用AI改造生产线、引入机器人优化流水线,将成为转型升级的必答题,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会催生更多新岗位与新赛道。

国内市场的表述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转向“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卡点堵点”,重心从“做大市场”转为“打通市场”。过去国内市场存在产品认证重复、审批标准不一、地方保护等问题,导致商品跨省运输成本高于出口东南亚,连锁门店办证需反复跑腿。“十五五”发力统一大市场,就是要拆掉地域壁垒,让商品、资金、数据自由流动,最终激活内需潜力,让国内生意更好做。

新型城镇化新增“以人为本”四字,彻底改变了城市发展逻辑。此前城镇化多聚焦盖房修路的硬件建设,而未来重点转向人的需求。房地产行业不能再执着于拿地盖楼,社区食堂、便民菜场、市民活动中心等城市服务,以及小区适老化改造、智能家居等居住品质提升项目,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城市发展的成色将体现在民生服务的温度上。

民生领域的表述变化,勾勒出三条清晰赛道。一是人口发展从“应对老龄化”转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攻守转换间,银发经济与亲子经济两大刚需蓝海持续扩容;二是房地产首次纳入民生范畴,强调“高质量发展”,小区适老化改造、智能家居等住房品质相关业务,比单纯盖楼更具前景;三是明确民生指向“共同富裕”,服务大众的高性价比业态,如二手交易平台、线上职业教育等,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这些看似“抠字眼”的变化,绝非文字游戏。对打工人来说,科技领域、实体经济核心岗位、城市服务行业将是就业高地;对创业者而言,规则服务、银发经济、品质居住等领域布满机遇;对企业家来说,深耕主业、科技赋能、对接统一大市场是必然选择。读懂这些措辞背后的深意,方能在未来五年的发展浪潮中找准定位,顺势而为。

责任编辑:邹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