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信息

关于对有关重点工作中“产业发展情况” 的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18-06-15 18:20
来源:工信局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根据市委办公厅《中共拉萨市委办公厅关于对有关重点工作总结报告的通知》要求(拉委厅发电[2018]40号),我局(委)高度重视,局党组书记亲自安排部署,组织各分管领导和机关各科室认真进行研究分析、讨论。现将拉萨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以净土健康产业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进以饮品、食品、药品、饰品为主的净土健康产业,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打造净土健康产业优势产品,全力推进我市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净土健康产业工业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42.1%。2018年1-3月份,净土健康产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9.5%。净土健康产品走向北京、江苏、广州等内地城市,“拉萨净土”品牌成为拉萨新名片。

1.天然饮用水产业。目前,全市已有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天然饮用水企业21家,主要分布在经开区和城关、达孜、堆龙、当雄、曲水、林周、墨竹等县(区),行业整体技术及工艺标准达到国内中上水平。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5100)、自治区著名商标2个,多个品牌先后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具备卓越品质的西藏天然饮用水产品受到业界认可和广大消费者青睐,中石化集团、崂山矿泉水、茅台集团、汇源集团、东方资产、大冶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纷纷来藏投资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截至目前,规上企业达6家。2017年,全市天然饮用水实现产值14.9亿元、产量69.6万吨,占全区天然饮用水总产量的75%。2018年1-3月份,6家规上企业实现天然饮用水产量7.44万吨,同比增长5.2%。

2.绿色食(饮)品加工业。绿色食(饮)品加工产业以牦牛、藏鸡、藏香猪等畜产品深加工、青稞等农产品深加工(青稞啤酒、青稞白酒、糌粑、青稞米等)、天然饮用水为主。目前绿色食(饮)品加工规上企业达20家,主要分布在经开区和城关、达孜、堆龙、曲水等县(区)2018年1-3月份,20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2亿元;其中酒、饮料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2亿元;食品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42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08亿元。

3.藏药产业。目前,全市藏药生产企业共11家,主要分布在经开区和达孜、堆龙、曲水三个工业园区,从业人员800余人,生产丸剂、散剂、涂膜剂、软膏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中药饮片等8种剂型。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的“甘露”商标和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祥云”商标)、自治区著名商标3个。我市藏药产品已销往全国34个省市区,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规上企业达5家。2018年1-3月份,5家规上企业实现中成药产量56.3吨,同比增长72.7%;实现工业增加值0.88亿元,同比增长10.9%。

4.民族手工业。目前,全市民族手工业企业35家,主要分布在城关区、达孜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尼木县等县(区),主要为小微企业,总资产达13.8亿元,从业人员1551人。产品种类繁多,以编织(藏毯)、雕刻(木雕、石雕、藏式家具、古建)、金属(金银铜器、藏刀)、绘画刺绣(唐卡)、藏服、藏香等六大系列14类手工业品为主,其中以藏毯、藏香、唐卡、金银铜器尤为著名。产品销售范围遍及全西藏和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区,出口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35家民族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96亿元,销售收入3.83亿元,实现利润1694万元,上缴税金305万元;2018年1-3月,实现产值4777万元,销售收入4433万元,利润618万元,上缴税金36万元。

(二)建材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建材生产企业24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主要分布在经开区和城关、达孜、堆龙、曲水、当雄等县(区),以水泥、烧结砖、混凝土、钢结构、PVC管、沥青为主。2018年1-3月份,建材产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5.1%。“十三五”时期是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各类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重大项目建设等各类工程对水泥、民爆、钢材等重要建材的需求十分旺盛。目前,区内建材市场供给已难以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的需求。由于全区国有建材行业发展滞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经营管理水平低,企业存在小、散、弱、差的突出问题,要满足建筑建材市场供需矛盾需要下大力气降成本、增效益、补短板、强支撑,但短期内不足以改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供给不足的局面。

(三)优势矿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对现有矿产企业进行了整治改造,确保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两不误”,有效维护拉萨的生态环境;强化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落实矿山安全生产目标,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责任机制。截至目前,全市探矿、采矿、选矿企业50余家,主要分布在墨竹、当雄、林周、尼木等县(区)。其中规上企业7家(墨竹5家、当雄2家),以铜、铅、锌为主。2018年1-3月份,7家优势矿产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6.5%。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资源要素制约明显。一是受用工、原材料、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持续上升影响,企业利润空间紧缩。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推进,结构性的用工紧缺将从普通工人向中高级技工和管理人员演变,也会对企业用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特色产品产业链的延伸缺乏发展平台,经济效益很难大幅度提高。三是工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工业投资的较低增长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限,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后劲不足。

2.缺乏大企业的支撑。近年来的工业发展,进步比较明显,效益也比较显著。但是,县(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园区产业趋同,产业层次不高、链条短,没有形成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相互联接的共生体,尚未形成产业优势;民营工业总量和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缺少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3.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我市工业园区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注册企业多,实际落地企业少的问题。工业规模小,产业定位不清晰,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与园区间的产业互补和联动不足。

4.招商引资面临挑战。虽然近年来在我市注册的企业逐渐增多,但是落地建设投产的相对较少,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就更少。受财税政策调整、西藏特殊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环境以及区内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对投资创新颇多顾虑,吃不准投资方向和市场前景,更多的仍然是单看生产,只顾眼前,产品低端化、低附加值现象难以一时改变,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5.企业生产时间受季节性制约较大。工业企业节后生产复工率总体呈现推迟趋势,生产复工高峰期一般出现4月初以后,特别是矿产企业和建材企业,因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生产高峰期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季度。

三、对策措施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高度重视对国内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变化的跟踪了解,关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协调机构和责任主体,继续加大水、电、油、运等的协调与调度力度,确保企业运行之需。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强预警,切实做好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工作,避免因要素制约而使工业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现象。一是加强分析监测,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监测,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市场变化,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指导,着力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促进企业高产超产,指导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调整产品结构,拓宽产品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税收高的产品比重,最大限度消化因市场变化减少的利润空间,确保全年发展目标实现。二是抓好安全生产,开足马力生产,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积极架设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持续做大绿色工业,合力发展园区经济,强力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整合提升工业园区功能,抓实抓细新型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瞄准拉萨实际的先进制造业领域和产业发展方向,引龙头、抓配套、强基础、补短板,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加快形成工业带动、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泛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创建“拉萨名牌”“西藏名牌”和全国“质量标杆”,推动工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新动力,发挥“互联网+”的先导作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推动制造业向创新链高端转型。

3.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一是协调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的力度,协调推进园区的招商引资、企业进驻、综合服务等工作。二是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导各县(区)突出优势形成园区差异化发展格局。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一批资源有保障、环保能达标、市场有销路的企业,确保园区有效益、有规模、有质量的发展。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充分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办法,加强调研督查,及时解决工业园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挥好工业园区在我市工业发展的主体地位。

4.抓好项目落地扩大有效投资。根据国家、自治区支持重点和投资方向,抓好“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协调、衔接、落实及前期工作,协调央企入藏等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抓好企业和园区改造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抓新建、续建项目建设,紧紧抓住二、三季度施工的黄金季节,逐一梳理未开复工项目,逐月与各县(区)进行项目对接,排定项目建设时间计划,及时帮助项目业主单位解决存在问题。

5.营造招商引资工作良好环境。以推动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为契机,制定强有力惠企减负政策措施,整合提升工业产业集聚区、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基地,拓展完善大企业直通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领导与职能部门对口联系和服务工业项目机制,指导和帮助企业完善和解决项目环保、新办企业征地、安全评估、消防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业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工业投资发展环境。

6.着力培育规模工业企业。深入实施《拉萨工业提质增量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扭转部分产业下降的局面。继续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深入各县(区)、园区摸底调查,充分掌握全市工业企业底数。加大跟踪服务企业工作力度,准确掌握和了解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挖掘和培育,使达标企业在申报时间节点及时申报,力争“达规”企业全部入库。

责任编辑:工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